本課程是一門融合“社會語言學” (sociolinguistics)、語用學、人類語言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媒體/口語傳播等學科的角度,探討社會與文化的差異,如何影響人對於語言溝通策略的選擇。
本課程主題包含:人際溝通的基本原理(如禮貌原則、合作原則)和特定社會互動情境(如:愛情互動)的口語傳播行為。另外,本課程亦著重語言行為的社會意義,例如身體語言的態度與意涵、人們如何透過語言展現特定意識形態或刻板印象。
本課程標題中的“跨文化”並非僅僅侷限於不同國與國之間的語言文化比較(如:廣告語言與東西文化差異或飲食與文化溝通)。文化的差異指標亦可以反映在不同的社會層次,例如:性別(或性取向)、年紀或世代差等等。因此,本課程主題也包含:男女性別的語言差異、同志語言、老年語言概論。
總結,本課程的學生將有機會透過教師講課、課間討論活動、小規模生活語言觀察分享,了解社會因素如何影響人際語言的使用。本學期邀請業師演講單一文化相關主題: Cousins as realised in cultures (會有實作體驗異國食物與文化差異性的單元,有吃有喝有學習!)。
本課程不需要任何語言學先修基礎!任何對於語言溝通與社會互動或議題有興趣的同學(包含其他科系)皆可選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