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outline

  • 1. 22 February - 28 February

    第1週:

    開學第一週,本週課程為「課程說明」,

    授課內容主要為

    1. 闡述運動心理學課程目的、

    2. 說明各週之課程主題與內容、

    3. 說明本課程之評分標準與考試重要日程。

    • 2. 1 March - 7 March

      第2週:

      228連續假期。

      • 3. 8 March - 14 March

        第3週:

        The History of Exercise/ Sports Psychology

        健身心理學、運動心理學、競技心理學,

        雖然名稱不一樣、目標族群也不一樣,

        但是都是在探討「如何應用心理學理論」

        在提升一般民眾、選手、菁英運動員的運動表現。

        本堂課程主軸在介紹「運動心理學」的發展沿革,

        亦會闡述「運動行為」的定義。

        • 4. 15 March - 21 March

          專題:健身運動行為的跨理論模式:TTM。

          人類的行為表現,是一個連續性的行為,

          非一個一個「句點」。

          在跨理論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到行為表現的「連續性」,

          也可以看到一些古典的心理學理論如何影響到我們的行為。 

          TTM是Trans- theoretical  theory的縮寫,

          中文翻譯為「跨理論模式」,

          同樣地,在解釋個體的行為改變模式;

          論點相當有實用性,值得認真思索「行為改變」的意義。

          • 5. 22 March - 28 March

            TTM:行為改變階段。

            • 6. 29 March - 4 April

              TTM:決策權衡與運動自我效能。

              本週課程主題:自信心。

               

              運動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可以視為是自信心,

              也是一個人格特質。

              在運動這個特別領域上,強調運動的「自我效能」,

              套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就是一個解釋個體運動行為的最佳論點。

               

              此外,菁英運動員身上,自然就散發一種自信心,

              這也是最容易被看到的心理特質。

               

              再次強調,自我效能,被定義為在特殊情境下的自信程度;

              運動的自我效能,對運動員而言,意義更是重大:

              因為,運動自我效能將決定"投入度"!

              • 7. 5 April - 11 April

                第7週:

                春假+清明節

                本週課程暫停乙次。

                • 8. 12 April - 18 April

                  TTM:行為改變策略。

                  • 9. 19 April - 25 April

                    本週為期中考試週,請留意以下資訊

                    考試日期:4/19

                    考試地點:體教三

                    考試時間:

                    10:20 開始入座

                    10:30 開始考試

                    10:45 禁止入場

                    10:45 可以交卷

                    11:30 考試結束

                    考試範圍:

                    運動心理學的發展歷史、

                    跨理論模式

                    考題類型:選擇題、簡答題。

                     

                    • 10. 26 April - 2 May

                      第10週:

                      本週的課程主題有二:

                      1. 檢討期中考試題內容。

                      2. 健康信念模式:這是解釋人們為了「因為害怕疾病」、

                      而採取的健康行為的絕佳解釋之理論;

                      透過健康信念模式的解說,

                      讓你能更進一步解析「健康」的力量。

                      • 13. 17 May - 23 May

                        讓我幫助你,釐清運動心理學:

                        運動競賽的目的,就是"贏",

                        這一個目標,幾乎是不變的法則,

                        沒有一位教練、選手、甚至觀眾,

                        希望來參加一場沒有勝算的比賽。

                         

                        運動員所有的臨場表現,

                        除了體能、技術外,

                        就是心理素質。

                         

                        正式進入「競技運動」心理學領域:

                        請列舉你在運動情境中的「心理」問題;

                        在運動情境中(所謂運動情境,是泛指與運動有關的議題,

                        可能是練習時、可能是比賽時、可能是與隊友相處、

                        可能是對教練、比賽前、比賽中、比賽後等等)

                        我們都會有程度不同的「困擾」,

                        多數的困擾其實都源自「感受」;

                        感受,就是一種心理問題。

                        這堂課我們將「歸類」大家的心理問題,

                        看看有哪些議題將是這個學期的上課大重點!

                         

                         

                         

                        各位同學,因應新冠肺炎,學校公告採用遠距教學。但是老師的家用電腦是Mac,無法使用EverCam,所以,我在下週五之前會錄製「兩次上課資料」,放在數位學習平台上,再請同學上網觀看課程。

                        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記得戴口罩、勤洗手,我們會平安度過難關。

                        錦興老師

                         

                        • 14. 24 May - 30 May

                          動機,讓我們向前移動。但是,動機是什麼?

                          看不到的「無動機」、受外部影響的「外在動機」、或是發自內心的「內在動機」?

                          這些觀點組合而成的「自我決定理論」,是目前解釋個體為什麼要「動」的最完整架構。

                          簡單來說,動機分為外在與內在動機;

                          同樣地,運動也有外在與內在動機。

                          我們都認為,「自動自發」是最佳的學習行為,

                          運動的「內在動機」是運動行為的最高境界......重點是,如何評估內在動機?

                           

                           

                          • 15. 31 May - 6 June

                            本周課程主題:「運動員如何處理賽前焦慮」

                            賽前焦慮與處理

                            運動員面對訓練或比賽,都會有不同等級的焦慮產生,

                            有些是可以自行處理、有些則是需要借助他人的舒壓方式才能得到解決;

                            壓力下的情緒處理、是運動員必須面對的課題。

                            活動:教導你認識焦慮、了解其運作歷程,以及最簡易的處理方法:呼吸放鬆。

                            體驗"漸進式肌肉放鬆方法"。

                            試問自己:

                            1. 請問你的專長項目是?最高的比賽層級是?

                            2. 請問你是否會有賽前焦慮的現象?你如何知覺到焦慮的出現?

                            3. 請問你焦慮出現時的身體、認知等反應是什麼?

                            4. 請問你的焦慮是否會影響到表現?如何影響?影響的程度?

                            5. 請問你是否有用任何的方法處理賽前焦慮?效果如何?

                             

                             

                            • 16. 7 June - 13 June

                              本週課程主題:自信心

                              第二主題:Self-Fulfilling Prophecy

                              運動情境中的"比馬龍效應"

                              每個人都是從小接受教育,在學習的歷程中,

                              有甘有苦!

                              如果你曾經接受過運動訓練,感受更是明顯。

                              在教師或教練的指導過程中(甚至在家庭教育裡)

                              一定有些"效果"出現,只是,你還沒察覺到這些效果對你的影響。

                              這堂課,我們將討論到運動情境中的"自驗預言"效應,

                              也讓你知道,未來擔任一個教練(家長),

                              所言所行,都相當重要!

                               

                              • 17. 14 June - 20 June

                                本週主題:運動心理技能之可教導性

                                「孺子可不可教也?」

                                這一直是教練們關心的重點之一,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訓練課程。

                                也順便檢視自己「可教否?」!

                                 

                                 

                                本週課程第二主題:專注。

                                 專注時,會讓你手感發燙;

                                所謂的「手感發燙」是指你的動作流暢、百發百中。

                                不論是競技運動員、或是業餘運動員,

                                只要是運動超過某一個程度,

                                多少都會有過「Hot hands」的經驗。

                                另一方面,大災難,則是動作卡卡、百發只一中,

                                如同手感發燙者一樣,

                                運動員要有「夠多」的經驗值,

                                才會體悟到「大災難」的來臨。

                                此外,我們也會提到「流暢經驗」、「高峰經驗」,

                                這些都是讓我們持續運動的隱性因素!

                                • 18. 21 June - 27 June

                                  第18週:期末評量方式投票,至 6/8(星期二)中午截至。

                                   

                                  ********************************************************************

                                  各位同學,有關期末評量投票於昨天結束、

                                  統計結果如下:

                                  共有24位同學參與投票:

                                  其中9位同學選擇以「考試」、

                                  15位同學選擇以「報告」作為本學期期末的評量。

                                  在「尊重多數選擇」原則下,

                                  本學期的期末評量將以「報告」方式呈現。

                                  有關「報告」內容,將在6/20 23:00前公告。

                                  繳交期限到6/30 23:00。

                                  請同學互相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