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專題討論(seminar),從字義來說,乃源於拉丁文seminarium, 育苗床的意思(按semen 為種子),引申為培養智識之處。在大學裡,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一群學生組成的非正式討論會。討論的題目由老師指定,每次輪流由一位學生主講他的研究新得,其它的人則參與討論。專題討論的優點, 除了讓教師能對各個學生的學習精神與能力進一步瞭解以外,主要的,還是學生本身可以從參與的過程,得到各方面的訓練。 例如如何發掘問題、如何尋找相關的資料、如何將這些資料瞭解消化,去蕪存菁、如何由眾多的資訊整理出一些清晰的概念,甚至於創造出新的見解、如何將整理出來概念的形諸文字,並且在一定的時間內在眾人面前生動地表達、如何在別人的報告中找出問題,並且以簡潔的語言清楚地提出質問,又如何由別人的質問,在極短的時間裡立即給予充分的回答等。 這些能力,不管畢業後從事什麼行業,都是勝任工作的必備條件。也就是說,專題討論的內容,雖然偏重於學術的探討,但是畢業後不再深造的同學,仍可以視之為職前教育的重要訓練。對於有志學術研究的同學,專題討論更是學習如何參與討論會的不二課程。討論會是學問家的家常便飯,提供為研究的動力,使研究者用心學問思考,並且經由參與者的辯論,達到心靈刺激的作用,來補充本身思有所不逮的缺點。 本科目主要針對客家文化與產業議題,作實徵基礎研究作深入探討分析討論,並進而發展出個別研究的方法與工具。協助碩士生瞭解學術論文之撰寫方法,使其碩士論文達到應有之品質與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