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暖化與氣候議題極受重視,各國科學家與政府接投入大量人力與經費。尤其在IPCC與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因對於氣候變遷的努力共同獲得諾貝爾獎後更廣為大眾所重視。氣候變遷不只對於氣候、水資源、農業等產生衝擊,對於天然災害、生態環境與衛生皆有一定衝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發表報告只輸,「2007年一月起,世界各地許多地區的天氣與氣候創下極端的紀錄」。世界氣象組織列出2007年極端氣候事件,包括南亞夏天異常的雨季豪雨釀成洪水,影響三千萬人、七月侵襲中國南部的;而英國在五月至七月降雨更創紀錄,引發嚴重水患。台灣地區魚90年11月1日象神颱風過境,帶來2百年來最大水災,90年7月11日,潭美颱風為南台灣地區帶來了一場超級豪雨,高雄市的累積總降雨量超過5百公釐,為40年來最高單日降雨量,同年7月30日,桃芝颱風為花蓮地區降下近5百公釐雨量。短短一年內吃線三次破紀錄的水患,根據氣象局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年總降雨量沒有明顯變化,但是降雨時數明顯減少,降雨強度逐漸增強,在降雨強度提高的情況下,不斷破紀錄的單次降雨量,對環境的衝擊強度提高,成災的機率大為增加。尤其台灣是一個一旱但也是易澇的地方。研究指出,台灣平均每年土壤沖蝕率為2致20公哩,是中國黃河流域之5至70倍、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之30至200倍,加上台灣的集水區土壤脆弱、地形坡陡流急,降雨時間、空間分佈極不平均,當洪水迅速延溝壑流入河川,大量的泥沙隨著洪流而下,沉積在河道內,對水土資源方面往往造成直接與快速的衝擊,影響河道排洪能力,造成農業生產力降低、河道及水庫淤積、民生及農業與工業用水環境生態水質惡化等現象,因此氣候變遷對台灣影響居民之生命財產安全甚鉅。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問題日益顯著,另因台灣農作以水稻耕作為主,需要大量灌溉用水對水資源的衝擊亦將影響到農業用水與農業政策,其他相關生態環境與生活亦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本課程設計之內容期使修課學生對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現象有基本認識,並且可以瞭解其對天然災害與自然資源的衝擊,以至於對人類生態環境與生活的影響能有整體的了解,並對節能減碳與綠色能源等因應措施認同,並能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