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課班級Class: 授課教師Teacher: 學分數Credits:
四幼保二A 陳俐君 2
課程大綱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了解並應用各種觀察及記錄方法,藉由客觀的觀察及詳實的記錄,以瞭解幼兒的興趣、能力與發展,以及依據幼兒發展等理論所作出的解釋和推論尋求幼兒問題行為的癥結。學生同時學習觀察、理解、幼兒行動(為)的發生和幼兒所處的社會文化脈絡是相互構成的,因此,幼兒與周遭人的關係、互動型式及行為背後的意義、期望等訊息,皆可能有助於觀察者更真實、透徹地觀察、描述幼兒的行動,進而,幫助教師教學活動的進行或提供輔導的方向。
English Outline: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xplore the methods,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bservation and reco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in a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 setting. The main topics include principles and ethics of observation, methods, such as specimen records, time sampling, event sampling, anecdotal records, diary records, and check lists. It also covers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ssessment, and interpre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observation.
本科目教學目標Course Objectives:
1.培育兒童教保專業知能與敬業態度之關鍵力。
2.培育兒童產業多元視域與創新態度之競爭力。
3.培育教保團隊問題解決、團隊合作與人文關懷之實踐力。
4.培育兒童教保全球意識與文化交融之敏察力。

核心內容:
1.了解教育發展之理念與實務
2.了解並尊重學習者之發展與學習需求
3.規劃適切之課程、教學及多元評量
4.建立正向學習環境並適性輔導
5.認同並實踐專業倫理

素養指標:
1-1 了解有關教育目的與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之教育理念及信念。
2-1 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與文化背景之差異,以作為教學及輔導之依據。
3-1 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及評量。
3-3 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及教學。
3-5 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及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4-1 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之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5-1 思辨與認同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5-3 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與持續專業成長之意願與及能力。

融入議題:
家庭教育、生活教育
教學型態Teaching Models: 成績考核方式Grading:
課堂教學+實習 (校內、校外)  平時成績General Performance:30%
期中考Midterm Exam:30%
期末考Final exam:30%
其它 Other:出缺勤、參與討論與小組互動 10%
參考書目Textbooks/References:
主要教科書: 劉慈惠等譯、Warren R. Bentzen 原著。嬰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第5版)。台北:華騰。

參考書籍: 廖鳳瑞、李易霖(譯)、Ann E.Boehm, Richard A. Weinberg原著。兒童行為觀察----課室經營之鑰(2005)。臺北市:光佑。

SDGs指標:
#
UCAN職業項目:
課程更新狀態:
課程匯入時間Import Time:2025-07-04 09:17:13
最後更新時間Last Modified:2025-07-04 09:33:08,更新人modifi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