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課班級Class: 授課教師Teacher: 學分數Credits:
碩客家一A 曾純純,李梁淑 3
課程大綱Course Description:
旨在探討客家族群集體性的文化與社會特徵,例如語言、習俗、信仰、美食、建築、服飾、傳統觀念等,無論是物質文化或精神文化所反映出背後的社會組織性格或環境差異的影響,都要通盤的思考,還需要注意各地區的演變異同與顯現出在地化的特色等。
English Outline:
This course will detect the collective character of Hakka’s culture and society, such as custom, belief, delicacies, dress, traditional ideas and etc. We must have comprehensive thinking to take notice not only the material culture but also the spiritual culture which would reflect the behind influence betwee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diversity environment. Then, we need to watch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among the each area that could reveal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localization.
本科目教學目標Course Objectives:
客家、客家研究、客家學
教學型態Teaching Models: 成績考核方式Grading:
課堂教學  平時成績General Performance:40%
期中考Midterm Exam:25%
期末考Final exam:25%
其它 Other:10%出缺勤
參考書目Textbooks/References:
白雅蘋(2010)。重返祭祀圈-內埔鄉媽祖廟的研究發現。六堆學,1:26-50
呂仁偉、洪櫻芬(2002)。從社會文化面向看民間信仰-以內埔地區的三山國王廟為例。屏東文獻,6,2-15。
吳中杰(2020)。客家話分布格局與形成年代:宏觀與微觀的探討。台北:南天。
江明修主編(2011)。客家企業家。台北:智勝文化
韋煙灶、曹治中(2013)。以閩客式地名來重建臺灣閩客族群原鄉之歷史方言界線。臺灣博物季刊,32:4,54-59 (pdf)
林淑鈴等(2010)。臺灣客家族群關係研究-以屏東縣內埔鄉與萬巒為例(第肆篇)。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邱榮裕(2014)。臺灣客家民間信仰研究。台北:翰蘆圖書
徐正光主編。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頁130-149)。台北:正中
徐正光主編(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市:臺灣客家研究學會。
莊英章、黃宣衛主編(2018)。客家移民與在地發展。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莊英章、簡美玲主編(2010)。客家的形成與變遷(下)。新竹市:交通大學
張維安主編(2022)。客家與周邊族群關係。新竹:陽明交通大學
黃恆秋主編。客家台灣文學論。新莊: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施添福(2014)。從「客家」到客家(二): 粵東「Hakka.客家」稱謂的出現、蛻變與傳播。全球客家研究。2,1-114。
簡宏逸(2018)。製作客家人:十九世紀傳教士的客家民族誌。臺北:城邦印書館。
邱才彥-穿藍衫的女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MzECo0Lecw
刀刀見古-飯桌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zXMzEMYzY

SDGs指標:
####
UCAN職業項目:
課程更新狀態:
課程匯入時間Import Time:2023-01-31 09:33:59
最後更新時間Last Modified:2023-02-23 20:00:41,更新人modified by:李梁淑